2022-06-21 14:24:17
即將于6月22日在北京保利劇院首演的《弗蘭肯斯坦》,其背后是中英國際主創班底、英國國家劇院演出劇本,加上明星演員袁弘、鄭云龍、閆楠、王茂蕾的加盟,使得這部籌備期長達兩年的舞臺劇,成為疫情期間備受矚目的焦點。
作為主演之一,鄭云龍從一位寂寂無聞的音樂劇演員到被追捧的明星,等了六年。那之后,他等《弗蘭肯斯坦》這個角色,又等了兩年。
兩年前,他跟很多中國觀眾一樣,在劇院看了英國國家劇院現場(NTLive)的高清版《弗蘭肯斯坦》。那是著名導演丹尼·博伊爾2011年執導的版本,“卷福”本尼迪克特·康伯巴奇和約翰尼·李·米勒兩位明星因在劇中的精湛演技,同時獲得奧利弗獎最佳男主角獎殊榮。
2015年,北京奧哲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李琮洲將NTLive引進中國,第一部上映的就是《弗蘭肯斯坦》,這部高清戲劇在中國各地巡回放映,經常一出票就秒空。2018年,李琮洲從英國國家劇院原版編劇尼克·迪爾手上買下劇本,原計劃于2020年制作出中文版。
疫情三年,中文版《弗蘭肯斯坦》的誕生過程一波三折,計劃不斷被打亂。鄭云龍甚至以為,自己會與這部劇失之交臂。
“排演這部劇的經歷,可能夠我花三年時間去消化。”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,該劇的英方導演多米尼克·德羅姆古爾這樣說。作為環球莎士比亞劇團前藝術總監,他的藝術生涯中還是第一次有如此多的難忘經歷。
最早,他在家中餐桌上與58位中方團隊成員“云上”見面、溝通,之后經歷多次航班熔斷,排除萬難之后才抵達中國。等他在天津隔離完畢來到北京,又遭遇一輪嚴重疫情。封閉在劇組的每一天,他時刻面對著劇組成員被封控,甚至演出無法進行的風險。
中文版《弗蘭肯斯坦》原定5月在上海首演,后因疫情暴發,制作組被迫轉移到北京,舍棄了最初的一批演員。隨著2022阿那亞戲劇節的取消,原本定下的戲劇節開幕大戲也再次取消。
同樣因為疫情,該劇采用了中英雙導演的設置,這被制作人李琮洲描述為“陸軍與空軍聯合作戰”。中國導演李任說,《弗蘭肯斯坦》是關于一個瘋狂科學家的故事,整個團隊也是“一群瘋狂的人”,窮盡各種可能去演繹和續寫《弗蘭肯斯坦》的傳奇。
百年《弗蘭肯斯坦》
“我看到那如夢魘般的景象,一個男人探身而起,隨后,顯現出了生的跡象,混合著僵硬、半生半死的肢體動作。這很可怕,再沒有什么比人類試圖創造發明另一個人,嘲諷并仿效造物主的偉大規則更讓人感覺恐怖。”1831年,女作家瑪麗·雪萊在科幻小說《弗蘭肯斯坦》的修訂版導言里寫下這段話。
排練場上的鄭云龍,用長達20分鐘的肢體動作,不斷跌倒、爬起,如同嬰兒一樣匍匐前進,又蹣跚著站起來試圖學著走路,演繹出一段人形生物逐漸蘇醒的驚駭過程。
《弗蘭肯斯坦》被視為科幻小說的鼻祖,其全名為《弗蘭肯斯坦——現代普羅米修斯的故事》。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怪異而瘋狂的科學家弗蘭肯斯坦,利用停尸間的人體器官拼成一具巨大人體,利用雷電使其擁有生命。這個最初對世界懷著好奇和善意的靈魂,因外貌丑陋被人歧視凌辱,從自卑扭曲成對世界兇殘的報復。
自1818年問世以來,這部科幻小說被譯為上百種語言,改編的舞臺劇與電影多達數十個版本。1899年,梁啟超曾在《自由書·動物談》中提到弗蘭肯斯坦。1931年,美國導演詹姆斯·惠爾執導的《科學怪人》成就了影史上的恐怖科幻經典。
“《弗蘭肯斯坦》誕生于一個‘比賽講鬼故事’的夜晚。”導演多米尼克說,1816年,一群英國知識分子在日內瓦別墅度假,其中包括詩人拜倫與他的情人、一位醫生,以及瑪麗·雪萊與詩人雪萊。數日風雨交加,眾人無法出門,于是拜倫建議,大家輪流講恐怖故事。19歲的瑪麗隨口講了一個醫學怪物的哥特故事,那就是《弗蘭肯斯坦》的雛形。
當時的歐洲,經歷了啟蒙時代,在工業革命方興未艾時,開始擁抱科學。但瑪麗·雪萊前瞻性地對科學技術對人類的革新產生憂患意識,對欲望所創造出的未知新事物產生懷疑。
在多米尼克看來,《弗蘭肯斯坦》的魅力之所以經歷兩百多年依然不褪色,更多是因為對人性的描述,“兩百年來,世界誕生了太多科幻小說,但這一部依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人們不斷喜愛和解讀。從功能來看,它足夠恐怖,適合人們圍坐在火爐邊談論閱讀。同時它是一個具有人性光輝的故事,像一出神話,講述了關于人類生存和成長的方式。”
他認為,弗蘭肯斯坦創造出的人形生物最初是向往美好,渴望愛情的,但它因外貌而不斷被歧視,走投無路,“那些被傷害的人,他們破碎了,但不知道如何治愈自己,只能以一種很笨拙的方式去尋找解決方案”。
從這個角度,他認為今天的觀眾看《弗蘭肯斯坦》,是通過人形生物的遭遇照見自己的內心與成長,每一個人都在學習如何去愛,折射出生而為人的不易。
聯系我時,請說是在中國推廣網看到的,謝謝!